近日,浙江省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紧抓新学期开学有利时机,精心部署安排,切实做好新学期校园火灾防控工作,倾力护航新学期校园消防安全。
为给全市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校园消防环境,支队以学校宿舍、教学楼、食堂等重点部位为主,校园周边的商铺、饭店、旅馆、网吧等场所为辅,全面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行动。重点对教学楼、图书馆、师生宿舍、文体娱乐室、食堂等人员聚集场所和易发事故场所的重点部位进行详细检查,切实提高检查效率。针对检查发现的各项隐患问题,消防部门依法下发了法律文书,明确隐患整改责任人和督办人,严格落实消防检查责任制、火灾隐患整改责任制,同时做好跟踪督导,并逐一登记造册,建立专项档案,对发现认定的重大火灾隐患报请地方人民政府挂牌督办,督促在最短时间内整改销案,确保及时清除校园及周边的火灾隐患。此外,督促各学校立即对本学校的电气线路用电设施、食堂油烟管道、燃气管道、进行一次全面检修,坚决避免“带病上岗”,切实为在校师生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。
支队以开学为契机,提前谋划,主动将消防安全教育课堂搬进校园,广泛深入全市各中、小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,为广大莘莘学子上好新学期消防安全“第一课”。连日来,各地利用开学“第一课”有利时机,为全市师生开班上课。课上,消防宣传人员结合近几年典型的校园火灾事故案例,尤其是寝室用电、用火、乱拉电线的危险及使用大功率电器的隐患,使广大师生深刻认识到火灾的危害性,引起了师生们对火灾的重视;深入剖析了火灾发生的原因离不开消防设施不健全、消防教育落实不够到位、疏散不及时、教师缺少扑救初期火灾技能等因素,进而深入浅出地向受训师生普及了日常校园隐患自查自改、初期火灾扑救、指导学生安全疏散撤离等消防安全知识,强调火灾的危害性、防火的必要性及学习掌握逃生自救的重要性,并现场为教师们解疑答惑,提升学习效果,确保培训内容渗透入心。
为使校园消防宣传工作取得实效,师生的消防安全综合素养得到提升,在消防培训之后,各地又通过开展消防演练进一步巩固和检验理论教学成果,切实提升师生的逃生自救能力。在各地的新学期校园安全教育课上,属地消防人员除了讲解各类防火知识、自救逃生方法、安全常识等,还示范讲解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与技巧,教授了“一拔、二握、三瞄、四扫”的四字口诀。在各大中小学校内,师生亲身体验了“火场”逃生,实现了理论和现实的有机融合,使全体师生全面熟悉校园内的消防水源、消防通道、消防基础设施,强化师生的应急处置能力。各地突出互动参与,注重寓教于乐,通过火场逃生游戏、场景模拟等情景式、体验式的互动教学模式,灵活多样地组织开展“模拟报警”、“组织疏散”、“油桶灭火”等一系列集教育性、趣味性、实践性、挑战性为一体的实地演练活动,不断提升校园消防整体抗御火灾能力。